元刊本琵琶记

元刊本的小说,今已发见了几种,元刊本的戏曲,于《元刊杂剧三十种》外,又有《琵琶记》等发见。

这种发见在研究中国文学的人看来是极可注意的。

元刊本的小说,《三国志平话》已印行,其余几种,大约不久也可出版。

《元刊杂剧三十种》早已印行。

元刊《琵琶记》也已由武进董氏用珂罗版印行了。

全书二册,大类元刊的本相。

卷首附有插图十幅,笔致潇洒,镂刻精工,甚似明代万历以后的作品。

我一见便怀疑,不知这些图是否即为原刊本所有(那时,我对于明刊剧本所见绝少,凌刻朱墨本传奇更未睹一种)。

我的一位友人却断定以为这是元物。

明代的传奇插图,如所称为陈眉公、李卓吾批评的几种,都没有那末生动可爱,像这一类的插图,当然不是明代所会有的。

我总有些疑心,不能就相信这话。

说这话的人却十分相信董氏的精细诚实,所以便一口咬定这些插图决非明物。

后来,我见到了明末凌濛初氏所刊的《幽闺记》,其插图的调子与董印的《琵琶》插图十分相同,即图幅边上的引本文句子的题词,其笔法也是相类的。

我便猛省道:“也许元刊《琵琶》的插图也是凌氏本的《琵琶》上的吧。”

过了一年我见到了一部凌氏刻本的《琵琶记》,其所附的插图,果然便是董氏影印本所有的。

我将这图示给我的那位朋友,他才哑然无言。

这样的印书,似不大诚实,且实在足以误人。

见闻不广的人,往往会将二代的刊物合而为一。

也许竟会有人据此而讨论元代插图的价值与笔致的,那不是大可笑的事么?在这一点,我很希望现在刻印古书的人,要以诚实为第一个前提。

即拿《琵琶记》来说吧,最好是照原本样子,不插图(原本有图与否,不可知,须请董氏说明)。

如必须插图,也要慎重的声明,这些插图本非原本所有,而系借自某种刊本的。

不然,欺人误己,决非刻印古书的道德上所允许的。

听说这一类作伪的事不少,长沙叶氏便是一位惯于作伪的人(?)。

很希望收藏家、研究者们能够随时指摘他们出来。

这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!